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那是因为黄巾之乱快要爆发,天下将迎来一次洗牌的机会,郭勋、郭铓之辈,到时候必会沦为灰飞,到时候还有谁会再以他叶昭的锋芒毕露?
叶昭敢在幽州那般张扬,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知道即将到来的天下大乱,但就算是蔡邕,虽然能够看到眼下天下不平,却也不可能如叶昭这般如此清楚地知道今后十几年乃至几十年的天下走向。
这些东西,叶昭也没办法跟蔡邕明说。
“更重要的是,刘瑁之死,虽与你无关,但君郎心中,难免有芥蒂。”
蔡邕看着叶昭的神色,虽不知叶昭心中所想,却也知道叶昭对此事并不放在心上,语气重了一些:“你可知道他是何人?”
“汉室宗亲,听说还是宗正之位。”
叶昭道。
“不错,你在幽州一日,名望越大,对君郎来说,心中便会越不舒服,此乃人心,无关对错。”
蔡邕沉声道:“时日一久,这份芥蒂会衍变成愤怒乃至仇恨,为师不希望有朝一日,修明因此而背离汉室。”
叶昭心中一凛,抬头看向蔡邕,随即道:“恩师何出此言?昭并无大逆不道之念。”
“人心会变,若是汉室宗正视你为敌,你如何还能继续效忠汉室?”
蔡邕叹道。
刘焉是汉室宗亲,在汉室之中,地位颇高,甚至当今天子刘宏对刘焉都得以礼相待,若刘焉在刘宏面前表达一些对叶昭的不满,叶昭如今就算有功勋在,一旦天子心中对叶昭起了先入为主的恶感,叶昭以后的路就算有蔡邕为之张目,也会步步为艰,以蔡邕对叶昭的了解,这个弟子,可不是什么懂得忍气吞声之辈,一旦双方真的为敌,后果蔡邕甚至不敢去想,这也是主动请天子将叶昭调回中原的原因。
加上郭勋、刘焉当时被轲比能说动,同时向朝廷上表,双方一同发力,才将当时在幽州已经有了极大功勋和声望的叶昭清出幽州。
“恩师用心良苦。”
叶昭苦笑道,不知该如何评价此事,当时就算刘焉真的给他穿小鞋,叶昭也有能忍到太平教起义,到时候天下大乱,以他在幽州当时闯出来的名望,绝对有复起的机会,但蔡邕所为,也不能说错,若没有黄巾起义的话,蔡邕的做法可说是相当恰当,避免叶昭在刘焉心中的地位进一步恶化,虽然暂时降职,但换来的是更多的机会。
毕竟睢阳地处中原膏腴之地,绝对是一处步入朝廷眼中的捷径,就算现在,也不能算错,一旦黄巾起义爆发,中原才是最乱的地方,也是最能表现自己能力的地方,这其中得失,真不好算计。
“此前为师教你为官之道,这一次,却是要教你中庸之学,此学与你颇为有益,人生在世,不如意者难免,有此学傍身,你会走的更远。”
蔡邕看着叶昭道。
中庸之学乃儒家关于做人学问集大成者,也是这个时代君子的标杆,核心内容,讲究的是一个心态,平和的一种人际交往方式,在叶昭看来,所为中庸,有些做作,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模式化,但内里的核心却很少有人能够真正坐倒,因为在叶昭看来,那核心有些自相矛盾。
哪怕是在儒学盛行的年代,能够真正从里到外做到中庸的人物,古往今来都不多,这个时代还不明显,因为学问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虽然有蔽,却也有利,因为几代钻研学问,这个时代的中庸之学更贴合实际,并不是书云亦云,如蔡邕这类大儒,不会完全奉行书中所说,会有自己的见解,在蔡邕看来,叶昭太过锋芒毕露,中庸之学,是可以帮助叶昭化解身上那股戾气。
一场春雨,一枚玉佩,一次绝望,一个转折。本以为山穷水尽,最终却焕然新生。自那之后,他是他,也不是他。向过往道别,在诸多的选择和危机之中挣扎,不低头,因为心跳不会自己停止,因为黑暗总在黎明之前总而言之,就是一个融合了虫族基因的青年在宇宙中生存下来,不断进化的故事...
因为一个手镯,秦飞从家族天才成为万人耻笑的废人。为守护心中那份责任,他战恶少,杀霸主,斗苍天太古凶兽九天神灵地狱幽魔洪荒百族,无尽世界,无尽宇宙,至尊降临各位书友要是觉得丹武至尊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
...
人气新书,日更万字脚踏噬天古蛇,手掌地狱天罡!战天地万灵,灭无极苍穹!天地因我战栗,万物为我臣服。严风以一己之力雄踞天之巅,奈何岁月无情,地老天荒,红颜逝去,一切终将腐朽严风不甘心站在万灵之颠,却依然要受岁月之蚀...
他是这座城市举足轻重的慕氏继承人,而她,不过是一个家庭破碎内心受创的人。六年的离开,原来是为了更好地重逢。只是到底是什么让他们整整分开六年?又是什么让他们重逢以后却又爱恨纠缠?苏末兮,我可以爱你,也可以恨你,但就是不能离开你慕少峰...
她是全家被灭门后只能在外祖家寄人篱下的不起眼孤女,凭借着自身的聪明才智逐渐在官家女眷中声名鹊起,一边斗心机兄姐,一边布复仇大计。他是母妃被陷害而死后众朝臣避而远之无人问津的皇子,装傻装弱扮猪吃虎,暗地里招兵买马收揽人心,执着于寻找当年真相。当两人聚到一起一拍即合,在暗中布局,将宣城搅了个天翻地覆。最初的宣城百姓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