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听到这个功能的介绍后,绕是王羽都不由得两眼放光,因为这可以让王羽,增加获得更多优秀人才的机会。
尤其是在拥有制衡系统的情况下,这个功能更显得重要了。
只有制衡系统一直存在,那么王羽就要面临无尽的对手,就比如说这次,虽然这次的制衡比起第一次制衡,要差一些,但也不可产生小觑之心。
因为这些都是暗中力量,尤其是在这个局势,尚不明朗的一个时期,这些人的出现,对于局势的影响,绝对是不可估量的。
而这,还只是后来系统制衡的一个缩影,等到以后,系统制衡只会更加凶猛,所以,王羽不仅要依靠召唤系统,还要借助自己这一世所在的势力,多多挖取一些汉末本土人才,有了他们的辅佐后,王羽的成功才会事半功倍。
而这个新功能,更是为王羽提供了一个条件。
当然,如果是从表面来看,这个功能完全是吸取召唤点的,好像并没有什么用,毕竟用一次,就要使用50点召唤点,那么用两次不就是100点了吗。
100召唤点,完全可以相当于一张白银召唤卡了。
但在有些时候,账可不是这样算的,尤其是在这种,关乎自己未来的大事上,最忌讳的就是计较这些蝇头小利。
打一个比方吧,王羽使用100点召唤点,想要进行统帅召唤,在去掉两个相对一般的统帅后,留下了三个人!
这三人分别是,林仁肇,常遇春,徐达。
那么不用想,只要是一个正常的人就会想把徐达召唤出来,毕竟后者绝对是一员,统帅破百的传奇名将。
可关键的是,由于最后留下的有三人,召唤徐达出世的概率也只有百分之三十三,每个人的几率都是一样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很有可能就会和徐达失之交臂。
但是,在花费50点召唤点,使用召唤名额删除功能后,情况就会完全不一样了。
因为在删除一个人后,召唤徐达的成功率,就会由百分之三十三变成百分之五十,完全属于对半分了。
这样的话,成功率自然会变得更多了。
如果这样想的话,这五十点召唤点,也就是毛毛雨了。
当然了,召唤名额删除功能的使用,也是要看情况,如果三个召唤人物,并没有其中一个太过出众的话,完全就不用进行使用了!
【宿主是否进行人物截取!
】
看到系统的提升后,王羽就知道系统升级到lv2级后,所发生的变化也就这些,总的来说,对自己还是非常有利的。
而接下来,就是人物截取环节了,不知道这次系统可以为自己截取哪一位英才。
【叮咚,系统第一次人物截取功能进行发动;
恭喜宿主获得,辽国开国元勋,康默记,统帅:91,武力:88,智力:85,政治:93,魅力:82;
植入身份:康照字默记,宿主父亲王腾在底层发掘的军官,现在太原太守府担任主簿一职。
】
没有获得韩延徽,这位白银级别的内政高手,王羽心中颇为有些遗憾,不过康默记也不错,能文能武,可堪大任。
康默记,本名康照,原为蓟州的低级军官,后来归顺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康默记任职契丹期间,致力于构通藩汉文化,推行律,。
历任左尚书、皇都夷离毕等职,曾随阿保机参加了灭渤海国之战,还先后主持修建了皇都城、阿保机的陵墓。
星河圣帝是鱼幻想鱼写的玄幻异界类小说玄幻大世界,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神奇大陆!当时世界强者辈出,传承现世,万族林立。据说一代圣帝流传下七颗灵珠。曾经流传着那七颗灵珠的种种神秘。为了抢夺这七颗灵珠,天下大乱,大劫将至。在这纷乱的世界,一个少年手持灵珠,踏天而出(ps麻烦大家给收藏一下,谢谢大家了,希望大家能够喜欢这本书。)...
精英雇佣兵龙云所在的战术小组在一次诡异的任务中被另一支神秘部队击溃,队友悉数阵亡。从此他踏上了复仇之路,对那支神秘部队及其背后的神秘势力进行终极追杀,在全球范围执行见不得光的黑色行动。追杀与被追杀,猎杀与被猎杀,这是一场最强战士之间的较量!生存与毁灭,权力与控制,这是神与人之间的对决!活着,就要像一颗出膛的子弹一样,勇往直前,一击致命。...
(架空民国)...
重生并非开挂,只是能多些择优而选然而,特殊的身世却带来诸多磨难善与恶,一念间向善而行,永不屈服,搏商海,斗黑恶,战权贵终究书写传奇人生...
卢辰,一名肉体穿越者,无论是穿越前后都是普通人,地球上的人生只是让他会了点腹黑,和一些简单的小技巧。穿越时因为某种原因,使得身体年龄下降了12岁左右。性格有点随遇而安,在老师告知感觉不到他身上的魔力时,打算以打酱油的心态,赚点小钱低调度过一个快活的异世人生,但因为各种际遇被迫卷入权利斗争,无论如何低调,生活也不再平凡,并不得不为了美好生活和生存努力强大。目标赚点小钱,养些美女,远离政治,珍惜生命,不为玉碎,宁为瓦全。PS以上纯属YY,真实故事到底如何,看书吧新书需要支持,各位书友请不要吝啬你们手上的资源,求收藏!求推荐!求包养!...
她是全家被灭门后只能在外祖家寄人篱下的不起眼孤女,凭借着自身的聪明才智逐渐在官家女眷中声名鹊起,一边斗心机兄姐,一边布复仇大计。他是母妃被陷害而死后众朝臣避而远之无人问津的皇子,装傻装弱扮猪吃虎,暗地里招兵买马收揽人心,执着于寻找当年真相。当两人聚到一起一拍即合,在暗中布局,将宣城搅了个天翻地覆。最初的宣城百姓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