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一百章警犬
我这一枪打的不是敌人……当然不是敌人,尽管我自认枪法不错但还没有自大到在这种情况下也能一枪击毙两名敌人的地步。
也许,把这一发子弹留给木梯上的越军是个很好的选择,因为我从弹洞上的光线知道他还没来得及从木梯上下来。
但我还是没有这样做,因为我很清楚,就算我这发子弹能击中他,却也免不了要死在另一名越军的手下。
一命换一命?这从来都不是我的风格,而且我也觉得自己的命才是最重要的,哪怕拿一千个、一万个敌人来换我的命,我都会眉头都不皱一下的当场拒绝。
命是自己的,而且只有一条。
所以我的思维从来都不考虑以命搏命,我只考虑如何逃出生天。
就像现在,我宁愿赌上自己的命为自己增加一点点生机,也不愿意因为能多杀一个敌人而放弃希望。
所以……我这最后一发子弹打的是门把。
房是木房,门是木门。
借着弹洞透过来的一点点月光,我可以看到木门上装了一根铁制门把……这根门把一端在外面反锁着,另一端则嵌入木门。
可以想像,这就是屋主用于防贼用的门锁,只不过原始了点而已。
我打的……就是嵌入木门的那一端。
“砰!”
的一声,svd狙击枪的穿透力没有让我失望,一发子弹就将铁制门把打飞了出去。
我没有任何停顿甚至连抬脚把门踹开都来不急,整个人往前一撞就飞扑了出去……
“哒哒哒……”
身后传来一片枪声,子弹在我身后打得木屑横飞。
我不敢回头看,因为我很清楚现在时间对于我来说就是生命,任何的停顿都有可能让我死在敌人枪下。
于是在第一时间就由枪声判断出敌人在我的左侧后,拔出手枪跃出了房屋的侧面……
一名越军正端着ak47冲着房内扫射,当他看到从房沿边跃出的我时不由大惊失色,他也许根本就不明白,刚才还在房里的对手而且是反锁在里头的对手为什么会突然出现在他面前……
但他也不需要明白,因为下一刻我的手枪就射出了一发子弹结束了他的生命。
所有的一切说起来叭啦叭啦的一大堆,实际上从我装好弹匣到连着射杀了几名越军,总共才不过十几秒钟时间……这时那在木梯上的越军才刚刚反应过来从木梯上跃下。
然而还没等他站直,我的手枪已经顶在了他的脑袋上。
这名越鬼子愣了下,眼里闪过一丝惊悚,或许是对我有这么快的反应并在这一瞬间就干掉他五个战友最后还拿着枪顶着他脑袋而吃惊。
接着他就缓缓放下枪并举起了双手……
只是还没等他双手举高,我的手枪已经发出了“砰”
的一声,这越鬼子连哼都没来得哼一声就脑浆迸裂的倒在了地上。
我得对这名越军说声抱歉,我不是杀人狂,当然也不恨他……事实上,现在的我已觉得在战场上打打杀杀的很正常,战场有战场的规矩,不是我杀你就是你杀我。
特别是在这时候,这越鬼子已经投降了,我本该按照纪律将其缴械然后带回去……
但是,我现在一心只想着另一个战场,想着张帆,我不能浪费一点点时间。
很明显的是,一枪把他解决掉是简单也是最省时的一种方法。
下一秒,我就收起了手枪一边为狙击枪装上新的弹匣一边朝晒谷场跑去……
星河圣帝是鱼幻想鱼写的玄幻异界类小说玄幻大世界,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神奇大陆!当时世界强者辈出,传承现世,万族林立。据说一代圣帝流传下七颗灵珠。曾经流传着那七颗灵珠的种种神秘。为了抢夺这七颗灵珠,天下大乱,大劫将至。在这纷乱的世界,一个少年手持灵珠,踏天而出(ps麻烦大家给收藏一下,谢谢大家了,希望大家能够喜欢这本书。)...
精英雇佣兵龙云所在的战术小组在一次诡异的任务中被另一支神秘部队击溃,队友悉数阵亡。从此他踏上了复仇之路,对那支神秘部队及其背后的神秘势力进行终极追杀,在全球范围执行见不得光的黑色行动。追杀与被追杀,猎杀与被猎杀,这是一场最强战士之间的较量!生存与毁灭,权力与控制,这是神与人之间的对决!活着,就要像一颗出膛的子弹一样,勇往直前,一击致命。...
(架空民国)...
重生并非开挂,只是能多些择优而选然而,特殊的身世却带来诸多磨难善与恶,一念间向善而行,永不屈服,搏商海,斗黑恶,战权贵终究书写传奇人生...
卢辰,一名肉体穿越者,无论是穿越前后都是普通人,地球上的人生只是让他会了点腹黑,和一些简单的小技巧。穿越时因为某种原因,使得身体年龄下降了12岁左右。性格有点随遇而安,在老师告知感觉不到他身上的魔力时,打算以打酱油的心态,赚点小钱低调度过一个快活的异世人生,但因为各种际遇被迫卷入权利斗争,无论如何低调,生活也不再平凡,并不得不为了美好生活和生存努力强大。目标赚点小钱,养些美女,远离政治,珍惜生命,不为玉碎,宁为瓦全。PS以上纯属YY,真实故事到底如何,看书吧新书需要支持,各位书友请不要吝啬你们手上的资源,求收藏!求推荐!求包养!...
她是全家被灭门后只能在外祖家寄人篱下的不起眼孤女,凭借着自身的聪明才智逐渐在官家女眷中声名鹊起,一边斗心机兄姐,一边布复仇大计。他是母妃被陷害而死后众朝臣避而远之无人问津的皇子,装傻装弱扮猪吃虎,暗地里招兵买马收揽人心,执着于寻找当年真相。当两人聚到一起一拍即合,在暗中布局,将宣城搅了个天翻地覆。最初的宣城百姓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