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邯郸城的秋日里,天空显得格外高远和湛蓝。
阳光透过稀疏的云层,洒在大地上,给这座城市带来了一丝温暖和宁静。
在造纸工坊西侧的一块空地上,经过特训后的两千多名锦衣卫,身穿飞鱼服,腰挎绣春刀整齐地排列在校场之上,周围是密密麻麻的兵士把守着,不让任何人入内。
很快赵王和赵括便出现在了校场的高台之上。
赵王看到下边的锦衣卫们,心情也有些激动,不过他并没有说太多,只是高声喊道“锦衣卫乃寡人亲军,希望你们不要令寡人失望。”
下方则大喊道“吾等绝不让大王失望!”
接着赵括便将锦衣卫的薪俸制度讲了出来,并且承诺如果锦衣卫为国捐躯,大王必养其父母,善其子女。
顿时下方再次大喊,“愿为大王效死!”
-----------------
随着锦衣卫的成立,锦衣卫衙门便开始正式运转了起来,首先是外处的人员们,纷纷借助着赵括的纸张贸易进入了其他六国,内处则开始向赵国八郡进发。
而朝中的各个大臣们也都得到了消息,他们纷纷表示不满,赵王为了保护赵括,直接将他派了出去,美其名曰考察各地‘白话文运动’的落实程度。
于是,赵括顺势带着自己的护卫队和部分锦衣卫们出了邯郸城。
赵括的第一个目标就是上党郡,作为赵国新获得的一个大郡,而且自己的封地还坐落其中,在赵括的心里此郡极为重要,不容有失。
经过了几天的路途,赵括再次进入了长平地区。
他首先来到了赵国正在兴建的一座城池,这是在长平原有的一座长平小城的基础上进行扩建的,作为赵括封地的中心城市。
由于当时的长平大战,当地居民已经逃跑了大半,纵然战争已结束,但回来的依旧是少数,赵括估计大半是死在路上了。
赵括问向了身旁的官员,“李县令,此城叫什么?”
“回禀主公,此城大王赐名大捷城,用来纪念主公的长平大捷!”
李源就是赵王派给赵括帮助管理封地的官员,此刻他就相当于赵括的家臣。
赵括无奈地笑了笑,看来赵王对这场长平之战的胜利还是那么记忆犹新啊。
不过也可以理解,这场大胜几乎是完全稳定了赵丹的大王地位。
而且这场大胜也完全是他自己一力支持的,同样的作为帮他打赢这场战争的赵括也成了和他在同一个战壕的伙伴。
“李县令,目前大捷城有多少居民?”
“回禀主公,只有不到五千户。”
赵括皱了皱眉,“为何如此之少?”
“主要还是秦赵大战的影响,百姓们担心会再次发生战争,都不愿过来!”
赵括摇了摇头,这种情况他也无法解决,上党郡现在变成了秦赵两国的交界地区,发生战争的概率确实很大,赵括能做的只有尽量将战场放在秦国的国土上。
“对了,长平地区的耕地情况怎么样?”
“回禀主公,由于人少地多,长平县的不少耕地都在荒芜之中。”
“这可不行。”
赵括命令道“李县令,你发出安民告示长平县的荒地,如果百姓按时耕种,免租十年!”
“十年?主公这会不会有些太久了,属下觉得三年就可以了。”
赵括坚定道,“十年!”
“喏!”
对于自己的封地,赵括对那点田租根本就看不上,他有的是方法挣钱。
星河圣帝是鱼幻想鱼写的玄幻异界类小说玄幻大世界,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神奇大陆!当时世界强者辈出,传承现世,万族林立。据说一代圣帝流传下七颗灵珠。曾经流传着那七颗灵珠的种种神秘。为了抢夺这七颗灵珠,天下大乱,大劫将至。在这纷乱的世界,一个少年手持灵珠,踏天而出(ps麻烦大家给收藏一下,谢谢大家了,希望大家能够喜欢这本书。)...
精英雇佣兵龙云所在的战术小组在一次诡异的任务中被另一支神秘部队击溃,队友悉数阵亡。从此他踏上了复仇之路,对那支神秘部队及其背后的神秘势力进行终极追杀,在全球范围执行见不得光的黑色行动。追杀与被追杀,猎杀与被猎杀,这是一场最强战士之间的较量!生存与毁灭,权力与控制,这是神与人之间的对决!活着,就要像一颗出膛的子弹一样,勇往直前,一击致命。...
(架空民国)...
重生并非开挂,只是能多些择优而选然而,特殊的身世却带来诸多磨难善与恶,一念间向善而行,永不屈服,搏商海,斗黑恶,战权贵终究书写传奇人生...
卢辰,一名肉体穿越者,无论是穿越前后都是普通人,地球上的人生只是让他会了点腹黑,和一些简单的小技巧。穿越时因为某种原因,使得身体年龄下降了12岁左右。性格有点随遇而安,在老师告知感觉不到他身上的魔力时,打算以打酱油的心态,赚点小钱低调度过一个快活的异世人生,但因为各种际遇被迫卷入权利斗争,无论如何低调,生活也不再平凡,并不得不为了美好生活和生存努力强大。目标赚点小钱,养些美女,远离政治,珍惜生命,不为玉碎,宁为瓦全。PS以上纯属YY,真实故事到底如何,看书吧新书需要支持,各位书友请不要吝啬你们手上的资源,求收藏!求推荐!求包养!...
她是全家被灭门后只能在外祖家寄人篱下的不起眼孤女,凭借着自身的聪明才智逐渐在官家女眷中声名鹊起,一边斗心机兄姐,一边布复仇大计。他是母妃被陷害而死后众朝臣避而远之无人问津的皇子,装傻装弱扮猪吃虎,暗地里招兵买马收揽人心,执着于寻找当年真相。当两人聚到一起一拍即合,在暗中布局,将宣城搅了个天翻地覆。最初的宣城百姓顾...